旅行,本就是拿着钥匙打开新世界的奇妙过程,既能在山河间看见不同的自己,也能让紧绷的神经在风里慢慢舒展。和朋友结伴在路上,把笑声撒在陌生的街巷,大概是很多人心里的乐事。可当同行的人里有了异性,住宿这事儿就常常变成个绕不开的结 —— 异性朋友一起旅行,到底能不能挤在同一间房?借着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,我想聊聊这背后藏着的复杂感受。
我叫苏晴,28 岁,靠接些零散活儿过日子。在我看来,旅行不只是用眼睛看风景,更是让生命的画布多些不一样的色彩。我喜欢认识不同的人,总觉得每个朋友都是块特别的颜料,能在我的生活里涂出独一份的样子。而有次特别的旅行,让我对异性朋友同住这件事,有了说不出的感触。
那是个暖风拂面的春天,我和五个认识了好些年的异性朋友约好去海边玩。大家平时处得像家人一样,彼此都信得过,为了能多留点钱在吃和玩上,就合计着订一间带大床的房间。那会儿我们都觉得,这么铁的交情,挤在一块儿不仅能省点开销,还能夜里窝着聊天,旅途肯定更热乎,每个人心里都盼着这趟行程呢。
到了酒店推开房门,那点事先想好的轻松劲儿一下就散了。房间倒是敞亮,布置得也舒服,可正中间那张宽大的床,看得人心里发紧。三个男生三个女生,你看我我看你,空气里都飘着点不自在。我虽是女生,平时跟他们打闹起来没大没小,可真要男女挤在一个屋檐下,心里还是有点打鼓。为了不让气氛僵住,我强笑着说:“这下好了,今晚咱们六个要体验一把‘大通铺’的快乐了!” 话是这么说,嘴角的笑却有点挂不住,心里头乱糟糟的。
展开剩余59%男生们很快想出了辙:轮流躺床上歇着,其他人围着桌子聊天打牌。一开始倒也顺顺当当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些最近的新鲜事,工作上的烦忧,我也慢慢松了点劲,觉得友情确实能把空间的局促给冲淡些。
可天有不测风云,深夜里突然刮起大风,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户上,还夹着一道道闪电,把屋子照得忽明忽暗。我们从梦里被惊醒,黑黢黢的房间里,恐惧像水一样漫开来。慌乱中,大家不自觉地往一块儿凑,想从彼此身上找点踏实,可这样一来,距离就近得让人不自在。小小的空间里,连彼此的呼吸都像被放大了几倍,在寂静里敲打着耳膜,男女之间那层平时看不见的界限,突然变得清晰又刺眼,尴尬像潮水似的慢慢涨上来。那一夜,谁都没怎么合眼,就在说不清的别扭里熬到了天亮。
第二天早上,每个人眼里都带着倦意,说话也没了往日的利索。后面的行程里,大家努力想回到原来的熟络,可话到嘴边总像被什么挡了一下,那些以前能随便开的玩笑,现在说出来都觉得有点变味。曾经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好像被雨水冲淡了,只剩下小心翼翼的客气,那份铁打的友情,莫名就蒙了层灰。
旅行结束后,我翻来覆去想了很久。异性之间本就隔着层看不见的纱,平日里友情能把这层纱吹得很淡,可一旦挤在同一个屋檐下,纱就会慢慢变厚。旅途中的各种意外,更会把这种不自在放大,让轻松的旅途变得沉甸甸的。而且,在封闭的空间里待久了,很容易把旅途中的依赖错当成别的感情,万一一时冲动越过了线,等回到平常的日子,别说做朋友,可能连见面都觉得尴尬。那些住宿时的小摩擦,也会在狭小的空间里被掰扯得格外清楚,给好好的关系埋下隐患。
当然,这不是说异性朋友就不能一起旅行了,只是在决定住同一间房前,得多想想彼此的感受,掂量掂量其中的轻重。想起那次旅行,我总觉得有点可惜。要是当时能把住宿安排得仔细点,或许那份友情就不会打折扣了。后来再跟朋友出门,我都会先把住宿说清楚,要么分开住,要么选那种有多个房间的民宿,毕竟,好的旅途回忆,得靠小心维护才能留得长久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东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